先埈☆允熙
10年前真相的誤會,讓允熙拔掉手上的定情戒,但她卻把它掛在胸前。
未來的關係發展可以終止,畢竟在戴上它之前那段時間,允熙也不曾希冀未來關係,然而即便是仇家之子,那份心意卻不曾變卦,沒有收回的意圖,允熙想把它收在心底。
「傻的是我覺得慶幸」
「我要給你的不是原諒,而是情人的心,所以請你不要帶著罪人之心,給我情人的心就好了」
慶幸不需要撲滅那份因為先埈執著、承諾燃起的未來希望,這次是允熙伸出手去抓著先埈的感情。
先埈這給人固執古板印象的男子,卻選擇了一個脫離古書、傳統觀念定義下的人生伴侶,正確的來說,允熙就該時代的價值觀,並不符合嫻淑等女德的條件,曾經對著芙蓉花說著該如何謹守禮節的先埈,卻一再地包容允熙脫軌行徑,也就這般互相拌嘴交心的走下去。
Ps:(→_→)李先埈為什麼這麼清楚小紅書籍類的名作家筆名啊?(←點放錯)
李先埈:「因為我和大部分99.9%的男人一樣正常」(誤)
Ps2:別問我男女主角的部份怎麼最短,我只是忠於編劇在劇末分配的對手戲戲份XD
允熙☆左相☆先埈
「不是怨恨,我在下決心,以此為警戒」
「因為只要後退一步,下一次,為了掩飾,又要退第二步,再下次….最後在自己雜亂不堪的腳印中,連一開始所要去的地方都會忘記的」
從沒有人這麼直接道出左相的歷程,即使左相自己心中也是清楚的,只不過他定義為這是人生無法避免的現實,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境地,允熙卻這麼明然地指出來。
這並不容易,不容易的原因不在判斷的能力,而是在於能如此判斷的出發點,是允熙要不帶惡意的眼光、曲解的角度去面對眼前這位父親往日的對手、掩蓋父親死因的幫凶。
是欣賞允熙的慧眼也好,還是體會到允熙那不容易的寬容,或發現允熙和先埈對正路堅持的相近也罷,總之這第一次的會面,左相對允熙的印象並不差。
「你真的是我的兒子嗎?」
這個問題恐怕在說出嘴之前,左相就不只一次在心裡端詳著,但面對眼前在身陷囹圄之際,都不曾低頭請求幫助的兒子,卻為了允熙,淚然跪下請求幫助的兒子,左相不禁脫口問出。
左相或許覺得先埈這個外表理智派,骨子裡卻充滿浪漫派的理想的兒子,和金承憲博士有幾分雷同。
左相一直以來用士大夫的理念在教育著先埈,卻如當年判斷(或試圖讓)金承憲博士最後會承認在現實面前,理想終究會退步一樣,認為先埈最後還是會步上自己的路途。
當年金承憲博士來不及證實左相的判斷就離開人世,左相不曾過度干涉先埈走的路,或許是出自於父愛、出自於身為父親、過來人的自信,也是出自於這樣證實的機會。
然而因為金承憲博士的女兒,這一次左相不得不承認他判斷錯誤了,他再也無法肯定的相信先埈這個兒子應該會如何。
「你應該睜開雙眼都覺得一片茫然的,單憑一人之力是很難做到的」
「你可以守在我我兒子身邊嗎?」
允熙身為女子,應該更無路可走才是,但她卻用這樣的身分、姿態,走到自己的面前。
當年的左相只有一個人,所以他世故明智的選擇,讓自己成為一朝權臣,但卻走到並非一開始想走的地方,如果多了那麼一位知心又聰慧的同路人,那麼或許一直視如敝屣的理想浪漫之路,先埈這兒子就走得下去,會有和為父的自己不同的局面。
更何況先埈這孩子擺明了一副沒有允熙就會失去世界的樣子,左相輸給天倫、當初的自己,選擇了這樣的賭注,所以左相才會做出根本是浪漫派的舉動:在明明清楚無法以那樣的理由說服老論朝臣的前提下,賭上政治生命的,開口要老論們支持君上遷都的政策。
PS:編劇這樣的轉折並非安排的不好,而是「太快了」,左相走了十年以上的路,要讓他回望那些初衷,並接受允熙,這樣的速度太快了,這是受限於劇集節奏、長度的遺憾之一。
女林☆先埈☆桀驁
「中人」這個階級名稱,能同時傳達女林的身分和處境。
女林什麼都不能做的限制下,所定義出「那些是無趣的」自我保衛機制,源自於這個癥結。
被夾在兩班貴族和困苦平民之中的人,那邊都沒有歸屬感。
家門的期待,女林在成均館修學,混在兩班貴族中,用越顯華麗的外表,粉飾和兩班儒生們違和感,卻一直懷著一份心虛、一股罪惡感。
那是女林的致命點,當夏仁秀口出威脅的那一刻,女林驚恐的神色在在說明了這點。
「那可能也很困難了,大物…我…」
「我沒有資格,並不是因為我是中人,而是我為過去的自己感到羞愧」
「從今爾後,你的威脅對我已經起不了作用,因為這裡是成均館…而我是具龍河」
女林本來想接受夏仁秀的交換條件,繼續用壁上觀的姿態、自我保衛的說詞過日子,他卻想起先埈為了朋友、原則豁出去的姿態,這一次女林選擇了All In。
「一個欺世騙人的傢伙,哪能連這點懲罰都不受呢?」
坦然地面對儒生們前後的差別對待,是因為女林可以料想得到,並且也為女林之前所畏懼的,知道會受傷害的前提下去做,不是具龍河的風格,卻讓具龍河從今爾後,說出「我是具龍河啊」的口頭禪時,更加自信和舒坦。
「桀驁,你都不知道這一天對我來說有多麼的長」
「這傢伙是怎麼了?」
或許,這樣的轉變不能歸功於十年好友卻在於先埈的原因在於,桀驁並非為了原則,並非如先埈那邊考慮徹底所做的行徑,力道不夠撼動女林,然而桀驁和允熙的相處發揮了堆疊的效果,致使女林的轉變並不突然,顯得相當流暢。
不過,傾訴的恐懼的對象,桀驁仍然是不二人選。
女林☆允熙
「大物,你真是讓我百看不厭啊」
女林是怎麼看待允熙的?
一開始,女林關注允熙的理由相對於先埈、桀驁是單純的很,只是因為允熙是個女人。
一個大膽的女人,無法瞭解她的大膽、不能揭穿她的性別所以有趣。
接著,是一個聰明言之有物的女人,一個讓中二房變得更有趣的女人,所以有趣。
然後,是一個有十年好友及李先埈那小子一樣韌性的女人,一個「友」愛自己的女人,所以有趣。
最後,是一個比男子還要值得信任的女人,一個做為女林都認可其帥氣的女人。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女林嘴上掛著的不再是「大物(、金允植)那傢伙」而是「我們大物」。
確認大物是女人後,不動聲色的理由是看好戲的心態,而後來卻是覺得沒有必要,如果說女林是被「中人」的身份綁住,大物不就是被「女人」的性別所制囿嗎?知道那真相的嚴重性有如自己一樣,大物的才能也如自己一樣配得起儒生的身份(對於自己的能力,女林可是自信得很XD),所以沒有必要。
「我,不知道是否有那個資格」
「那份懇切就是妳的資格」
經驗、能力不是重點,允熙遲疑的是身為女子的問題,可是因為隱瞞「中人」身份而苦惱許久的女林,卻輕易地找到說詞穩住允熙遲疑的心情。
這個組合的對手戲,光芒被掩在其他組合之下,其實這樣異性間的友情和性格衝突,對我而言,實在是有趣得緊。
女林一開始為了讓自己有樂趣,試圖要揭開允熙的衣服、性別(新榜禮),根本不管允熙可能要面對的後果,到後來的相誠以待,其實還有很多可以描寫呢。
桀驁☆父兄
「當初您就不應該保持沉默,您從頭到尾都選擇怯懦的方法」
「我保護了你!以當初的沉默為代價,我保護了你,也保護了權勢,
現在只不過是時機去利用那份權勢而已」
沒想到是在這樣不平靜的情境中,這對父子才能這樣說出這樣的真心話。桀驁曾做出對真相沈默的決定,故已瞭解父親的理由,卻還是這樣對父親抗議著。
雖然明白桀驁是為了先埈的事情著急,不禁用了重字,但是我真的在這裡身為人子,他真的不該選擇這樣的話語去溝通。
「我錯了,是我錯了,是我不懂事,認為自己比您更痛苦、更愛哥哥,這一點是我錯了,父親」
當這句帶著哽咽、遲疑了許久的道歉出口時,我不禁為了那個痛失長子、容辱負重、包容次子忤逆的父親心痛,為了那個心疼兄長的死亡、因為憎恨父親而折磨的倔強孩子心痛。
「請您幫我,讓我不要再憎恨您,我不想再活在那個地獄裡了」
十年來吞忍所盼得的機會要放手,談何容易?
憎恨父親的日子是地獄,那麼被剩下的兒子憎恨又是什麼呢?
大司憲最後放手的決定在兩相權其害後,所得出的吧,被次子憎恨的日子更加不容易啊。
桀驁☆允熙
「連同房生的心意都看不出來,這就是人啊」
我並不清楚,女林這句話有沒有借題發揮的意有所指,但卻讓我想到這兩個人的處境。
一次一次將空間時間留給先埈和允熙的桀驁,始終沒把心意表達出來。
如果說清楚說明白,先埈和允熙還能不能保持友誼的角度去看待桀驁,這樣的問題是風險,而且就算說出口,那麼清楚的允熙心意也不會有改變,又何苦自找麻煩呢?
雖然我認為到了後來,先埈知道原來師兄們早知道允熙性別之後,應該多少有感覺到桀驁對允熙的心意,但因為桀驁師兄已經坦然地放手,所以先埈也不放在心上了。
「不行了,看來妳要自己去了,大物」
「我有沒有和妳說過呢?謝謝,大物,謝謝『妳』啊」
這席話我看得很是心酸,對比桀驁在獨島一夜後,對允熙所說的一席話,一個是決心灌溉萌起的情芽,一個卻是在試圖拔起以紮地的情根,不再如當初要允熙留在自己的視線裡,要允熙自己去,目送允熙離開自己的視線,那是真正的在為自己的愛情作訣別。
但是,桀驁卻未埋怨、沒有後悔遇到允熙,喜歡上允熙,所以他對她說「謝謝」,不是在謝謝對方喜歡自己,是為了因為自己能喜歡上對方得到的而感謝,多麼令人感動的情意。(男二果然是觀眾的)
雖然身為觀眾莫名地有點不平,不平允熙怎麼可以在偽裝性別的保護下,從頭到尾都不知道桀驁的心意,受到桀驁的諸多照顧,但是想想愛情並不是要讓對方負疚才要表達的,所以雖然遺憾,但或許這樣更好,對先埈、允熙、桀驁三個人都好。
仁秀☆成均館☆貂蟬
當夏仁秀背後領著的是兵曹的士兵而不是成均館儒生的時候,他就已經遺失了掌議的位置了。
身邊跟班高峰對於尊經閣書籍的珍惜和姜武對於儒生負傷的感到不妥,就是最顯而易見的徵兆,但夏仁秀始終沒有成長,恐怕到了連跟班們都離他而去的時候,他還是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諷刺的是留在他身邊的卻是他曾經想拋下的柄春),有點可惜最終編劇還是平面化了這個角色。
夏仁秀這個角色僅僅立體化或是說討好在他對貂嬋的一片丹心。
貂嬋對金允植公子付諸流水的一片情意,理當是受到了傷害,她甚至有發怒的理由,但是回想和允熙的句句對話,卻又不能埋怨允熙的真摯,但令人驚嘆的是,即便如此,貂嬋仍願意為了曾給予她溫暖的金允植公子,違抗那個始終操控著她的兵判。
「你到底對這孩子做了什麼?!」
這句話應該有打動不少少女心,但是我很想知道的是,如果說十歲那年在家中初遇貂嬋就令他如此難忘,為什麼該利用兵判之子力量的時候,沒用上呢?讓貂嬋一步步往牡丹閣、往煙花紅塵走,現在才問這句話顯得有些矯情。
因為沒有過去的轉折或細節,這令我很難進入狀況,只不過當夏仁秀堅持不讓開的時候,貂嬋那看向夏仁秀的略帶驚訝大眼,卻告訴我(編劇欠的債沒還完)這兩個人日後不是沒有可能,但只能留給觀眾自行想像了。
回到似曾相識的原點
結局,對我來說是「既及格也不及格」,終究這個故事像是回到似曾相識的原點,卻不再是原來的點。
王上為了不把金藤之書當作一個政爭的工具,忽略允熙身為千萬百姓一員的存在價值,終究未能完成夢想第一步「遷都華城」,更未能看到朝鮮有任何階級流動的徵兆,更不可能看到那大同朝鮮所在,故事的尾聲,在尾聲之際,時間不多的他也不知是否還能繼續為此奮鬥,或是只能將那個夢和志向留在允熙等人的記憶中,這是回到原來什麼都沒做的點。
「我是為了朝鮮百姓而出發的,從今爾後,我會一直這麼堅持下去」
但是,王上的決定卻更深刻貼近,自己當初並不是為了搏倒老論為初衷,而是為了朝鮮百姓所出發的原點。
先埈在故事尾聲,沒有走到政治中心,看不出他當初為士大夫、出仕的改革具體作為發揮,僅僅是走回如堅持操守的劉博士般固守教育一片田地,那上一代能走到的點。
「是她讓我看到有別於書上、孔孟教誨中的新世界」
然而,遇到允熙的過程,讓先埈的人情味那面有具體發揮的可能,那不是故事一開始先埈所在的原點。
允熙在故事尾聲,仍然未丟下「金允植」的名字,這點讓我最不滿意,身為女子能在成均館假扮男性執教鞭,固然是一種突破。
但是允熙利用的何嘗不是一種關係的特權,她的問題應該從「身為女子」修正為「身為我金允熙這樣的女子」去看待了嗎?
而當初害怕「金允植」這個名字從青衿錄永刪,讓弟弟失去未來的選擇性,現在就可以一輩子頂著弟弟的名字下去嗎?真正的金允植難道一輩子都是姊姊照顧的藥罐子?
「在那個世界裡,我所懷抱的渴望,就不會是罪過了嗎?」
雖然允熙最終可以自我認知,這一路走下來,自己對得起天地良心,不需要負咎,連王上都認同了她的無罪。
但是在現在這個世界,顯然女子的原罪還是存在著,我不介意結局這樣直接告訴我,女子的限制仍然存在,不是懷著浪漫的理想就可以輕易改變的,但是這樣不上不下的方式,讓我很難吞下去,趣味有餘,說服力不足啊…。
「你是因為太愛這個世界所以才會這樣離去的吧」
一直認為哥哥是因為這世界不公平的對待,怨恨的離開人間,所以桀驁心疼哥哥,也開始藐視這個世界。
遇到那些人、經過那些事,桀驁得到了這個令他解脫的結論,一個能讓他因為哥哥去世受到的傷害走出來的結論。
桀驁的行徑似乎從來沒有改變,但能轉換桎梏他的觀點,其實桀驁得到了許多。
「我不需要夢想那種東西了,我是具龍河啊,而你們知道我是誰之後,沒有逃跑,依舊留在這裡,這就足夠了啊」
原來女林所懷的夢想這麼的簡單,就是在他華服之後,那中人的身份,能夠被別人毫無芥蒂的接受,並且認可具龍河這個人本身存在的價值。
故事尾聲,編劇讓女林以商人的身份生活著,其實也是昭然若揭地告訴觀眾,這個故事所拋出去的問題,根本沒有解決。
這個故事像是所有人事物都停在原點,卻又不是原來的點,或許它只能告訴我們,結局是那樣的,過程遇到的人事物,內化的改變比問題的交代更有價值。
故事落幕了,對於成均館緋聞這部戲,我所能得到的,就借用允熙的話,能做結尾吧。
「對於今時今刻,我一定會記住不忘,將來我們離開成均館以後,或許不能再在一起,但是會記住的,現在我們所經歷的苦惱、所感受的恐懼、歡喜的每一瞬間,那麼或許我就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感謝這部劇讓我心情起落的每一個片段,也讓我有機會去思索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不自覺的錯誤,像是遷怒李先埈這樣的人的矛盾,也讓我認識了一群可愛的演員,成均館最後一堂課下課了。
回覆刪除感謝你的分享了
版主回覆:(10/25/2010 12:44:53 AM)
不客氣( ̄▽ ̄)~*
回覆刪除給你加油打打氣!!
[%Random%]
版主回覆:(11/08/2010 12:50:30 AM)
嗯,謝謝:)
寫得真好,很有深度,套作者的話感謝這部劇讓我心情起落的每一個片段,也讓我有機會去思索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不自覺的錯誤,像是遷怒李先埈這樣的人的矛盾,也讓我認識了一群可愛的演員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1/08/2010 12:50:58 AM)
這部戲有很多引人省思的小細節呢:)
而且不會太過於顯得學究或是過度地說教,
我個人其實很不喜歡英雄式主義和淪於說教的戲,
這也是這1、2年我比較不去看日劇的原因,
日劇很喜歡這種梗= =
Queenie怎麼可以寫得這麼好!T^T
回覆刪除既深入又深刻。
如果不是再看一次妳這篇文章,
後半段的一些細節就跟劇情一樣讓我看過就忘,
大概因為我有因為不耐男女主角的戲份而忍不住快轉這樣。(揍)
嗯...十分認同結局如Queenie所言,是內化的改變,
同時我也在想,一個國家的進展也許正是從這些小改變開始,
一次出現過大的社會動盪,受害的只會是一般老百姓,
所以就我看起來主上真的很偉大,同時左相也很偉大,
相較之下這幾個年輕人還是小鼻子小眼睛了點。(笑)
比起故事的完整性或是完美度,
我覺得安排的結局偏向於給主角們一個Happy Ending。
李先埈守住他要的金允植。(跟金允植相較之下國家大事是屁)
金允熙得到做學問的特權。(這兩個人沒被砍頭真的是主上仁慈)
桀驁重拾他對父親的尊敬。(並嘗試著跟他爸一樣從體制內著手)
女林則是建立了自身認同。(大概因為太聰明,苦惱反而更內在)
如果就校園劇來看,恭喜他們順利畢業了。XD
版主回覆:(12/09/2010 01:06:12 AM)
偶像來留言耶!‧★,:*:‧\( ̄▽ ̄)/‧:*‧°★*
謝謝S大>///<
說真的到了末段劇情真的是弱化很多,
編劇鋪梗鋪太久,收線的力道卻不夠大。
真的每一個時代的更迭都是從小小的改變開始,
我也覺得兩個長輩非常令人敬佩。
就是因為結局要安排HE,而編劇顯然想不出兩全其美的辦法,
某些部分的角色完整性就被破壞了,我對於先埈和允熙被破壞的「點」,
感到非常遺憾,算是有得必有失?
所以這部戲的精華真的是中間的「過程」啊:)
也不知道下一次勤奮的打心得文,會在何時XD
大概這裡會荒廢一陣子(喂)
因為柿子再回頭追成均館,二年前就知道的劇~因為排拒韓國的心而少有接觸的我,卻因王世子而折服。不得不承認,韓劇的風靡自有其深刻的努力內涵。而板主用心深入的文筆,讓我更折服於文字、學問的力量(這功力並不輸編劇)、讓我看戲之餘,更增長思想深度、更增添品味劇情的樂趣,這就是文字較諸動作的厲害之處呵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2/09/2010 01:03:24 AM)
我以前也對於韓劇有刻板印象,就是洋灑狗血的愛情悲劇,
而那的確也是韓劇開始風靡海外時的主流題材,
但或許從那些劇集累積了拍攝經驗和人才,
韓劇題材越來越多元,且喜劇的比例也漸漸高過於悲劇,
大概從那時候開始,我接觸了第一部讓我認真看完的韓劇「我是金三順」,
自此,就會不時找些題材或卡司和胃口的韓劇來看,只是一直沒有耐心去把心得紀錄下來。
所以,如果不排斥它的話,還有其他好作品可供選擇。
至於你對於心得的讚許,令我不敢當,
學問這種東西在我的心得文中找不到啦,就是一些感悟希望紀錄下來,
並且能引起有興趣的戲友共鳴而已。